- 包头无痛人流医院专家多点执业医院
- 百姓放心医院
- 会员定点医疗服务单位
- 军民合作单位
乳腺癌是一组生物学行为不同的疾病的观念已被乳癌业界接受,对于需要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早期乳癌患者不再存在“通用”的(onesizefitsall)治疗方案,早期乳癌术后辅助化疗经历了40多年的演化,各辅助治疗模式(如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仍存争议。
现在的指南包含从70年代被确认可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的CMF方案,到80年代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及90年代出现的含紫杉类药物与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或序贯方案,所有这些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都有比较高的循证医学依据,然而,虽然临床试验对于确定一个方案总体是否有效是很有用的,但也存在无法指导个体化治疗的缺陷,如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总体上可提高激素反应型乳癌患者预后,但进一步分层分析却发现一些亚型患者并无从化疗中获益,又如,剂量密集疗法较常规剂量化疗总体上可延长PFS及OS,但亚组分析却发现ER+者并未从密集疗法中获益。
目前,除了可预测内分泌治疗疗效和曲妥株单抗治疗疗效的雌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外仍缺乏预测特定药物疗效的标志物,这导致了许多患者接受了对自身疗效差又有潜在毒性的药物治疗,随着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直径更小、淋巴结阴性的肿瘤被早期确诊,因此具体每个患者应选用哪个化疗方案才能达到最高效低毒-实现个体化治疗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当前先进的基因诊断技术如OncotypeDx?和Mammaprint?可能为我们在选择方案时提供更加准确预测手段,但在我国尚难以临床应用,目前传统的复发风险预测因子仍有临床价值,我们在为病人制定治疗计划时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患者的并存病、肿瘤的特殊生物学表型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